最新一期《大西洋月刊》刊登了年度14个重要思想,试图对影响当下美国的思想思想趋势做一个梳理,摘录其中一些:
14、绿色革命
就像科米蛙在四十年前的蓝调歌曲中唱的那样,“绿色”终于易得了么?像普锐斯这样的混合动力汽车无需改变空间大小和舒适度,却更省油,而电动车则承诺能达到零耗油运输。各类公司都在为工厂通过最严格的绿色认证而各施奇招。风车不再只是存在于古雅的荷兰绘画作品和环保人士的幻想中,他们如雨后春笋一般从田野、山岭甚至海上涌现。奥巴马似乎每周都提出一项新的能源倡议,希望以更多的绿色就业来消解人们生计中暂时的困窘。听他这么说,用不着多久我们可能会“绿”得连科米蛙混进来都不会被发现了。
与此同时,绿色替代方案似乎无所不在,但其实它们又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普遍。以电力为例,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只占到发电量的十分之一,大部分还是靠水力不是风能或者太阳能发电。但实际上,自1997年以来,水力发电量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超过风能新增发电量,这也意味着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还比不上1997年的时候。
核能发电也处于上升期,发电过程比以前更低碳,但日本核危机之后核能发电是否会继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绿色技术,尤其投入汽车工业的应用,可能会因高涨的矿物燃料价格而迅猛发展。这是好消息,但坏消息是,更高的石油价格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需求造成的。我们减少了石油消费量,但却没有降低矿物燃料的消费比例,我们只是简单的把消费转移到了别处。
除非我们停止使用矿物燃料,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矿物燃料将在未来几百年内用尽,排放到大气当中。物理学家Robert B. Laughlin最近在《美国学者》杂志中指出,从地球历史的角度来看,几百年甚至比眨眼的一瞬还要短,就算我们放慢使用矿物燃料的速度,地球气温仍然会上升,海洋仍然会酸化,人类生活也因此会发生变革。
尽管我们已经发明出越来越好的技术来保障我们减少使用矿物燃料,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无法做到完全脱离矿物燃料,或者几近不用。就算技术发展得再迅速再成熟,也还是需要有碳密集的动力技术作为备用,比如风能,没有风的时候还得依靠传统技术。另外,目前还没人设计出混合动力的商用飞机,我们仍在不断努力实现真正的绿色,但做到比听起来要难得多。
13、狂热分子在电视上抛头露面
12、运动员有掌控“比赛”的话事权
11、同性恋成为新的常态
事情有可能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维护异性恋权力的运动兴起,但他们并不这样自称。同性婚姻和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反对者俨然已经现出受害者的姿态,好像他们才是受压迫的大多数。
其实,故事背景是这样的:根据盖洛普公司的民意调查,直到现在,还有相当大部分的美国人会认为同性恋关系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反同民意和政策就建立在这种责难的基础之上。2008年,48%接受调查的美国人告诉盖洛普公司,他们可以从道德上接受同性恋关系,但仍然认为它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到了2010年,52%的大多数认为同性恋可接受,只有43%的人谴责这种关系,看得出谴责的程度竟有所减轻了。
对于同性恋和异性恋群体来说,这个变化会成为分水岭,可能迷惑政治角色互换的方向,对同性恋的谴责有可能会被扣上“离经叛道”的帽子,而不是放到同性恋头上。反对同性恋平等的人则将坚持认为他们才是受压迫的群体和侵犯公民权利的受害者,这个群体确实日益壮大,很有市场,甚至还产生了“同性恋霸权”的说法。
也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同性婚姻,反对同性恋婚姻的带头人Maggie Gallagher对此回应,调查并未如实反映公众意见,只能说明同性恋运动倡导者不声不响地威胁成功了。
一家面包店拒绝为支持同性恋的学生团体制作彩虹颜色的纸杯蛋糕而引起了争议,伊利诺伊家庭协会执行理事David E. Smith在评价这个争议时写道:“同性恋霸权主义者和他们的异性恋同伴似乎想制造一出‘歧视’事件。”
家庭研究委员会主席Tony Perkins则说,如果加州禁止同性恋婚姻的法案得不到支持的话,“那么我们这一代人早就已经历圣经在1962年变成公立学校的禁书,现在美国就该禁止宗教信仰了。”
但是,在这个国家里,福音派教徒和自我认同的同性恋数量之比起码是十比一,学校里常有针对同性恋的欺压,同性恋情侣无法在45个州结婚,还有数不胜数的美国人不能在美国和他们的外国同性伴侣相见,更不用说让外国伴侣到医院看病了。在这样一个国家,我们还会相信同性恋是强势的一方么?适应一下吧,否则这将会是即将到来的文化战争的脚本。
10、债券已死或是债券不死?
9、数字战争将是下一场战争
有时候美国首先要担心外部威胁,有时则会忧虑内部敌人。回顾过去,侦查和镇压内部威胁的尝试似乎效果不佳,因为他们往往伴随着对自由、灵活和吸收能力的损耗,而这恰恰是美国特色的优势所在。美国独立几十年后颁布的客籍法和惩治叛乱法、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红色恐慌”、一战期间威尔逊总统建立政治宣传机构、二战期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囚禁日裔美国人等,无不说明,一个民主国家要平息看不见的内部威胁,远比在战场上攻坚克敌要复杂。过去十年的“全球反恐战争”中,美国仍然面临着以新形式呈现的固有挑战,要防止根基被腐化摧毁。
挑战已以另一种更复杂的形式降临。这一代人际互动中最重大的改变,莫过于“云”概念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电子网络让我们可以目击灾难和剧变,不管它发生在哪里;我们可以与朋友联络,不管他们身处何地;我们可以获取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地图和卫星照片,还可以即时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金融、科学、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当然,这些系统的不可或缺也产生了一定危险,如果工厂、银行、医院、供电或供水系统都必须联网运行,那么理论上来说将更容易遭遇电子攻击。
去年夏天发现的潜伏的震网病毒带来的威胁,就我们所知,要比想象中的严重,或者我们也只是猜测着去“了解”其后果,因为以色列或美国政府就不会公开承认,他们开发恶意软件造成了伊朗核武器项目瘫痪。这种最新的战争方式可以由国家主导,它绝不只是那种骗子盗取你的信用卡号往尼日利亚汇钱的伎俩。这是一种潜在的外部威胁,就跟内部威胁一样难以察觉。另外,快速公开的连通性是实现网络价值的关键所在,如果不加以限制,威胁将很难控制。
8、年轻人回归父辈居所
7、公职人员也是公共敌人
6、华尔街依然故我
5、阿拉伯之春体现就业危机
4、选举仍在进行
3、富人与你我不同
2、再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秘密的消亡离我们并不是那么近,但在去年已有充分的证据暗示这种趋势的迅速逼近。就像过去几年那样,记者挖掘出大量仍然对公众保密的政府内幕(包括了阿富汗财政丑闻、CIA在巴基斯坦的“无人战争”,美国的国家安全建设等等)
当然还有维基解密和它一连串的揭秘。朱利安·阿桑奇的网站爆出许多秘密,从伊拉克战争的日志到关塔那摩犯人的档案,美国驻突尼斯大使撰写突尼斯政府贪腐现象横行的外交电报还引发了突尼斯革命,革命随后蔓延到中东地区。华盛顿政府对维基解密予以谴责,然后展开调查,试图逮捕阿桑奇和他的同僚,这也足以证明美国政府对事件相关的技术和社会革命知之甚少。
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在信息公开透明的进展上踟蹰,就在美国对本拉登的藏身点发动突袭后一天,奥巴马政府公开了许多行动细节,值得注意的是还包括了系统核心来源的名称、有争议的让他开口的方法,还有为CIA提供本拉登藏身线索的线人的昵称。击毙本拉登的过程都披露了出来:电话拦截、出动黑鹰直升机,最后,两颗子弹分别击中了胸部和头部。
事实上,这类消息来源和手段通常是揭秘的浩瀚海洋中唯一的真正秘密。白宫做出此举的动机很容易能理解,奥巴马就想证明,他所冒的风险都有收获了,谁还会责怪他呢?尽管如此,白宫仍然要保有一些秘密。美国的一次偷袭行动曾引发巴基斯坦情报官员的不满,行动凶手还是CIA在伊斯兰堡的卧底。这个事件因双方早些时候的紧张局势所引发,当时巴基斯坦政府希望拿到巴境内所有CIA雇员和合约商的名单,而且还不止这些。
“我们需要知道谁在巴基斯坦做什么,才不会让CIA在背后下黑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这样告诉《华盛顿邮报》。如果维基解密或者记者提供了这些问题的解答,千万不要感到惊讶。美国政府可能因此改掉对外交事务守口如瓶的习惯,短期内会很痛苦,但从长期来看是件好事。毕竟,保有秘密的国际关系—诚如有所隐藏的人际关系,天然就是易碎的。
1、中产阶级兴起,只不过我们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