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基本上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电影,新片旧片都来。回看过去观影写下来的只言片语,有些话是在说电影,其实也说给自己听,时间长了,也生疏了,但都不应该忘记,毕竟是记录当下的注脚,惟愿来年能做到“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下面算是去年看过最喜欢的一些片子。
2011年2月 《怦然心动》: Julie的故事告诉我们,无条件的追随有时并不能酝酿持久的感情,在一段关系中,要保有自省和自立,更不放弃自我。
2011年3月 《更好的世界》:片子想回答“什么是更好的世界“的问题,是克服自身的恐惧,进而消灭征服他人的欲望,打破彼此伤害的死循环,看起来都是那么理想。曾经讨论过医生这个职业,是不是可以超越一切善恶美丑,所有目的指向的只是救死扶伤,可是然后呢?片中Anton救了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却也没消解这种伤害。
2011年5月《曼联》:一段已经被反复讲述的历史,一支从悲痛中涅槃的队伍,看完依然心潮澎湃,keep the flag flying。
2011年6月 《看不见的战争》:对记者如何在战争报道中做到独立自主的反思。embeded journalist的报道内容为官方所严格掌控,他们本身就是政府操控战争的一颗棋子。对官方信息保持质疑,也意味着可能失去官方信任及其消息来源,甚至遭受阻力,记者面临两难,但战争的另一面应该被看到,战争才有可能被避免。
2011年8月 《芭萨提的颜色》:挺好的一部片子,伏笔和高潮此起彼伏,很勾人。虽然戏剧冲突是必须的,但主角们仍然如他们的前辈一样,选择简单粗暴的抗争方式,未免有些愚蠢。他们曾经不屑于进入体制,却临死前才呼吁其他人“到军队,到政府,到科学院去”,算是有意义的觉悟,没写完的结局是,进入体制的,真的能坚守当初的诺言吗?
2011年9月《生命之树》:万物的来去,都有他自己的时间。
2011年10月《美国丽人》:保持情感的触觉是那么重要,才得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坦诚地面对他人,并且不会丢掉生命中最富有质感的部分。
2011年10月《真爱至上》:初见总是美好的,让人充满想象。欲言又止的暧昧如暗涌清流,狂热的追求就是暴风骤雨,它出于动物的本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关于细水长流的相处之道,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功课,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嫉妒。而爱情之外的世界,还有一片天空宽广无垠。
2011年10月《崩溃边缘的女人》:前半部分略显平淡,后半部分高潮迭起,歇斯底里之后是如释重负,拼死要一个告别好说服自己感情之善始善终,不过是画蛇添足。片子进行过程中,放映厅出现一股浓郁的大葱抑或韭菜味,照应着片子热烈的情绪,似是巧合。爱情就像韭菜鸡蛋煎饼,当别人捂上鼻子,你却仍然狂烈追求,冷暖自知。
2011年12月《死亡医生》:“死亡就好像一个黑暗的洞窟,每个人独自走进这个黑洞时,都会感到害怕。但是如果我在树上绑一根绳子,并且告诉你,不要担心,有我在这儿,你走进去吧,如果有事发生,我会拉住这根绳子,这样你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2011年12月《三个傻瓜》:理想主义成功学,最后的结局还是没有摆脱高下比较。
2012年1月《深夜食堂2》:开头和最后一集的故事写得很好,物是人非的苍凉不足以道尽一切。有多少转机,就有多少直线前行。藉由深夜抚慰人心的食物,讲述人世间曲折微妙的际遇,最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