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就到了离开香港的时候,却还是过客一枚,或者说,做了一次深度游。十四年前的好多地方,我后来再也没去过,比如太古城,比如黄大仙,比如浅水湾。小时候的经历太过美好,总觉得迪士尼怎么比得上海洋公园。
香港太小,寸土寸金,不起眼的角落都有段古,走着走着就走进电影的场景里去了。所以人们不轻易喜新厌旧,集体怀旧和抗议时不时发生,像是保卫皇后码头和反高铁。
地方小了人的脑筋就比较活,你看《志明与春娇》里不经意流出的小智慧扑面而来,清清楚楚写着四个字,香港制造。第一次发现25M路过漫春天的时候我很没有仪态的笑了,生活如此喜感而逼真。
地方小却也容下了很多人,庸人奇人,都能找到落脚的地方。马家辉有本书叫《死在这里也不错》,明明写的是他乡,却融化了许多对香港的恋恋不舍和欲走还留。
而我再也不会乌龙的跑去文化中心听大会堂的音乐会,也不会在旺角街头找不到北。我会记得尖沙咀的纪念碑和文华东方的白玫瑰,还有遮打花园的彩虹。
就要义无反顾投向北京的怀抱了,跟五年前一样。
良心说一下飞机“内牛满面”的感觉我懂,趴在机场大巴的窗户边看落叶的枯枝从眼前闪过,就想起秋天干燥空气的味道了。谁叫我曾挥霍四年,等少年的故事都说完,居然就成校友了我,居然就成同事或同行而不是同学了你。
“我怕时间太快,不够将你看仔细”,多似写给北京言辞恳切的情书,每天奔忙,还是看不透。
看不透它的大气。大气可以定格于天朗气爽时,站在景山眺望中轴线的瞬间,紫禁城,模糊的高楼,接近天边的山绵延不断的摸样。
只是春天的沙尘暴和杨絮太恼人,这座城市着实让人又爱又恨。
从五岁那只遗忘在餐厅里的苹果派开始,印象中的广州天然就是个叹世界的地方,也最像家,刚上大学曾发誓一定要回来的。
来过许多回,都匆匆而过,一年几次赶飞机赶火车的经历,又留下了堵车和暴雨的糟糕回忆。
还好,七月将从这里开始,算是补偿未尽的缘分。毕竟我还没有,给广州拍过一张好照片。
2010.5.13
One thought on “他城”